耶利米書,耶利米哀歌 / 唐佑之 著.

耶利米寫下了耶利米書和哀歌,當其時猶大民族宗教墮落,社會敗壞,先知蒙召傳講審判與復興的信息。人民故意叛逆離棄神,就在這個最幽暗的時候,先知宣告被擄亡國的懲罰必要發生。

先知心情複雜,信息不被接受,屢遭攻擊,甚至下監,他為國為民經常流淚哀哭不止,他在哀歌當中情詞迫切哀悼聖城的陷落,感人至深。他憂國憂民的至情流露,因此稱為「哀哭的先知」。

先知在痛哭中,仍呼籲人民聽從神,並傳出盼望與復興的信息,他鼓勵人民投降侵略者巴比倫而終至得救;他曾寫信給被擄的人,預告了七十年後神會再眷顧他們,使他們得以歸回故土;他也寫下了彌賽亞預言,預示了「新約」。書中的預言在歷史湧流中一一實現。

耶利米一生不惜擺上生命效忠於神。他雖多愁善感,卻積極勇敢地傳遞神的話語,不在乎個人得失;他雖然寂寞憂苦,卻仍舊懷著希望,致力影響屬神的群體期盼及實踐神的國度。他的生命散發出異彩,是歷代跟隨神的人的事奉榜樣。

備註

Series: 普天註釋系列

唐佑之, 1925-

唐佑之,浙江鄞縣人,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(主修舊約文學及神學)。其後在德國哥丁根大學、美國神學研究院聯合會進修,又於美國耶魯大學研究古代閃系文字,對舊約智慧文學之研究尤有心得。唐牧師曾任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教務長及教授,香港浸信會學院院長及教授;著譯超過一百本。

序言

耶利米書
導論
壹、在先知群
貳、職事時期
叁、信息概要
肆、詮譯問題
伍、寫作結構
陸、文體分析
柒、貢獻影響
註譯
壹、卷首語(一1~3)
貳、蒙召與異象(一4~19)
一、主神的選召(一4~10)
二、異象的啟示(一11~16)
三、命令與應許(一17~19)
叁、審判的信息(二1~二十五38)
一、嚴責與勸導(二1~六30)
二、迷信與刑罰(七1~十25)
三、警戒與哀慟(十一1~十五9)
四、自白與信息(十五10~二十五38)
肆、申斥假先知(二十六1~二十九32)
一、聖殿講道(二十六1~24)
二、責假先知(二十七1~二十九32)
伍、安慰的信息(三十1~三十三26)
一、以色列與猶大的復興(三十1~三十一40)
二、猶大耶路撒冷的復興(三十二1~三十三26)
陸、末期的王朝(三十四1~三十九18)
一、對西底家的信息(三十四1~7)
二、立妁釋奴論自由(三十四8~22)
三、利甲族堪為楷模(三十五1~19)
四、先知信息的書卷(三十六1~32)
五、西底家求問先知(三十七1~10)
六、耶利米被捕囚禁(三十七11~21)
七、西底家再度求問(三十八1~28)
八、耶路撒冷城失陷(三十九1~10)
九、耶利米暫得自由(三十九11~14)
十、向以伯米勒傳話(三十九15~18)
柒、在敗亡之後(四十1~四十五5)
一、在猶大(四十1~四十三7)
二、在埃及(四十三8~四十五5)
捌、論外邦預言(四十六1~五十一64)
一、論埃及(四十六1~28)
二、論非利士(四十七1~7)
三、論摩押(四十八1~47)
四、論亞捫(四十九1~6)
五、論以東(四十九7~22)
六、論大馬士革(四十九23~27)
七、論阿拉伯(四十九28~33)
八、論以攔(四十九34~39)
九、論巴比倫(五十1~五十一64)
玖、附錄:耶城的陷落(五十二1~34)
一、城已亡、王被擄(五十二1~16)
二、聖殿被擄掠一空(五十二17~23)
三、被擄人數的細表(五十二24~30)
四、約雅斤被釋出獄(五十二31~34)

耶利米哀歌
導論
壹、書名與地位
貳、日期與作者
叁、體裁與結構
肆、特殊的文體
伍、神學正反觀
陸、信息與目的
註釋
壹、哀聖城之陷落(一1~22)
一、歷數聖城浩劫(一1~11)
二、祈禱省察仰望(一12~22)
貳、悲公義之審判(二1~22)
一、神的忿怒可怕(二1~9)
二、人的哀求堪憐(二10~22)
叁、望神信實廣大(三1~66)
一、在孤寂中哀歎(三1~20)
二、在追念中省思(三21~39)
三、在默想中盼待(三40~66)
肆、哭同胞之苦難(四1~22)
一、聖城多苦多難(四1~16)
二、將來盼望渺茫(四17~22)
伍、求憐憫之拯救(五1~22)
一、再歎人民疾苦(五1~13)
二、歡樂失落遍處(五14~18)
三、展望復新前景(五19~22)

沒有其他書籍記錄
記錄詳細檢視

書名:

耶利米書,耶利米哀歌 / 唐佑之 著.

著作:

ISBN:

9789888203918

語言:

繁體中文

出版者:

出版年份:

2020. 初版.

格式:

440頁;23公分
CITC 記錄

圖書編號:

224.207 .T0023a 2020

館藏地:

A

書籍狀態:

館內架上
3C304C13-9630-427E-A1FC-9DD31F7DB8D2
圖書館服務